盛松成:下半年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可能性较小降准仍存顾虑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7-12-07 15:17 作者:肖鸥 阅读量:7804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5日电(罗琨)近日央行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一部分市场人士解读认为,下半年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搭配严格监管;而近期通胀环比数据的回升则让另一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将趋紧。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
货币政策紧中趋缓 金融市场利率或不再上升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只有“稳健”而没有“中性”两个字。一时间,市场上关于下半年货币政策会否转向的讨论又开始热烈起来。
“稳健”还是“稳健中性”有何区别?有一些市场人士对措辞的变化极为敏感,认为多两个字少两个字意义大不一样。盛松成认为没有必要做过多猜测,无论是稳健还是稳健中性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事实上,在7月25日央行官方网站上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通稿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使用的依旧是“稳健中性”,在7月18日央行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也是“保持稳健中性”,8月11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依旧是“稳健中性”。
盛松成进一步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或紧中趋缓,金融市场利率或不再上升。“下半年利率一般不会继续上行,而是较为平稳甚至小幅下行,利率短期波动的幅度会比上半年小;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可能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不会大幅宽松,但也不会再趋紧,而是会有所缓和。”盛松成称。
对于“紧中趋缓”这一表述,他作出了进一步解释:第一,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是比较紧的。第二,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更紧了。
对于市场担忧的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问题,盛松成明确指出,美联储加息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事实上我国金融市场利率早就上升了,哪怕美联储今年下半年再加息,也不等于人民银行会加息。从2007年至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5倍,而同期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才不到2倍,中国央行不存在缩表的问题。”
盛松成上次公开发表对金融市场利率的看法是在2016年12月初。彼时十年国债利率在2.9%附近,债市仍在狂欢中。在2016年12月3日的一次公开会议上,盛松成抛出了令全市场一片哗然的“加息”言论:尽管从2015年10月以后没有再加息,但是我们实际的货币市场利率最近几个月是向上走的,甚至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如果条件适合,我们也可以考虑加息。
随后,央行先后上调了MLF、OMO 、SLF的公开市场政策利率,形成实质性加息。债市也迅速反应,十年国债收益率迅速走高,一度上行突破3.7%。
降准仍存顾虑:释放信号意义太浓
近期有市场分析指出,伴随着同业市场和表外业务的规范和监管加强,货币乘数有减少的趋势。中国要维持当前的高货币乘数态势,将越来越难。在这种状况下,尽管信号意义很强,央行要维持货币增长的平稳,降准将是不得已的选择。
路透近期公布的调查称,受访机构估量,中国央行或在明年一季度下调法定存款预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目前的17%调降至16.5%。
央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近期超额准备金率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披露的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4%。根据央行数据,2001年以来,超额准备金率的中位数为2.45%,均值为3.15%。
不过,盛松成分析认为,在有其他方式可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时,央行不一定要通过降准这一路径。
“我们的超储率已经很低了,应该说降准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降准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一,降准释放宽松的信号意义太强,而这与当前总体基调不符;第二,降准以后短期内是不能再升准的,不可能今天降准,明天升准。央行更乐于通过SLF、MLF、PSL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盛松成称。
此外,盛松成也强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新增贷款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其涵盖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但由于金融市场尚未全面形成市场决定的价格体系,因此,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可视为广义货币(M2)的有益对照和补充。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对整个社会流动性状况的衡量,其准确性甚至可能超过广义货币(M2)。(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