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国进民进”中国经济迎更广阔空间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8-02-06 16:21 作者:夏冰 阅读量:6091
(经济观察)“国进民进” 中国经济迎更广阔空间
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李晓喻)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逐渐释放,“国进民进”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中国国有企业两大效益指标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约52.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利润总额近2.9万亿元。
其中,中央企业利润首次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经济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均为五年来最好水平。98家中央企业中,近一半利润超过百亿元。
民企经营状况也在企稳向好。据官方数据,2017年中国民间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虽仍然不及同期全国投资整体增速,但差距已比上年显著缩小。
一度步履蹒跚的小微企业也开始走出困境。2017年四季度小微企业景气指数达98.2,创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小微企业产品订货量、生产设备利用情况不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比均升至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国进民进’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显著特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国企与民企的互动性正在增强,国企经济效益提升为民企搭建了更好发展平台,带来了大量新机遇和新空间。“可以说,国企和民企正成为充分互补的‘中国合伙人’。”
对中国经济而言,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其一,顺利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需要国企和民企密切配合。
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国企科技研发和人才建设方面力量相对雄厚,2017年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得主中,中央企业占了三分之一有余;民企更贴近市场,在技术创新上更加灵活。二者互补,将收“1+1gt;2”之效,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整体创新实力。
其二,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需要国企和民企共同努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直言,中国实体经济之所以“大而不强”,中低端和无效供给过剩,高端和有效供给不足,一大原因在于存在相当数量的“僵尸企业”,优质企业数量不够,在创新能力、品牌、商业模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有明显短板。
在此情况下,唯切实处置“僵尸企业”,促国企提高效益、优化布局,才能推动实体经济提升竞争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超过90%,民间投资比重在85%以上。这意味着,民企发展质量如何,对中国工业发展质量和制造强国目标能否实现影响重大。
“只有国企、民企‘两条腿走路’,才能使中国经济步入上行通道,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张春晓说。
从近期中国多个重磅会议来看,推动国企和民企协同发展料将成为2018年经济工作一大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
但不可否认,考虑到不同所有制企业属性不同,要让国企和民企成为“黄金搭档”难度不小。
张春晓坦言,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方面,目前“世界上还未找到一条相对成熟,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路径”。中国如果探索成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新思考和新方案。(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