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让“刷脸”更安全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8-08-27 13:54   作者:安远   阅读量:4116   

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须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据媒体报道,人脸识别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热的领域之一。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5%。前不久一项权威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结果公布,我国公司在世界上摘得桂冠,另外两家中国公司也入选前五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不算新鲜,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然而,这些新技术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应当看到,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其开发应用在我国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有关部门有必要在推广应用、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面部识别领域的监管力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实施细则,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在积极谋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采集、储存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要提升应用软件等载体及储存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非法转卖。用户自身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在尝鲜新技术、新应用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叶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