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赛到校企联盟中国的新工程师正在诞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8-08-31 21:50 作者:柳暮雪 阅读量:8001
8月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和中国仿真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2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在闭幕式上,西门子联合大赛组委会以及工业界与教育界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并首次发布“新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是智能制造最佳的一个实践地。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完成最终的组装,越是靠近商品的终端,对灵活性的需求越大,这决定了中国需要大量引用智能个性化定制技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学校对工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学校教学和企业要求不相匹配,并且人们对制造业工程师不了解,制造业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长张贝克在竞赛期间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谈到。
致力教育合作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西门子从2005年开始做教育合作项目,以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组织竞赛等多种方式推进中国工程人才的培养。从2011年开始,西门子首次与教育部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五年间投入现金、设备约合人民币7.11亿元,到2016年续签第二轮。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是教育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几年前,西门子推出“销售工程师100”培训生计划,大学毕业生被录用之后,公司还需要花一年半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和培训,当时就萌生了想法,我们能不能把这部分工作前移,支持学校和老师培养出更接近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张老师在这方面也是很有情怀,我们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发起竞赛。”西门子教育合作项目专员元娜谈到创办竞赛的初衷。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工厂自动化部总经理卫岳歌(JoergWesterholt)表示:“办竞赛是为了让高校意识到他们未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获得被培训好的合格人才,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也是我们一直加大对竞赛投入的原因。”
培养人才升级提出新工程师理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2016年,教育部在一些专家建议下提出了“新工科”教育理念,其核心是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能力。这一系列国家政策体现出国家对于应用型工程人才的渴求。在此背景下,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提出“新工程师”理念。
新工程师和传统的工程师有比较大的区别,它的提出反映了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寄予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程师是具备技术、管理、商业和人文的复合型人才。即工程师既需要有生产产品的技术能力也需要有与人沟通、统筹安排,将劳动成果最终转变成商业利益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创造出美好的产品。工程师需要有全局观,这是其能不能把职业走好走远很关键的要素。”卫岳歌表示。
从竞赛到校企联盟助力打造制造强国
竞赛一方面吸引学生和老师群体来关注智能制造,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共有超过4万名学生参赛,参赛学校超过600所,已经为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输送了数万名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今年,历经全国14个分赛区的层层选拔,最终300余只参赛队共计1000余名师生进入总决赛,进行8大赛项的角逐。
另一方面大赛也是工程理念的试验田。大赛有创新研发类赛项和工程设计类赛项,这次增加的企业命题赛项是把企业生产过程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转变为题目,让学生提供解决方案。
“竞赛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教育和学习是终身的。今年提出校企联盟是想实现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联盟可以更加紧密地对接校企之间的关系,把新工程师的理念再进一步细化、系统化,也可以把西门子多年总结的新工程师培养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校教育中,落地之后改进和提升中国的工科院校教学,甚至服务于一些企业工程人员的培养。”元娜表示。
“校企联盟希望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企业,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只要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感兴趣,愿意投入一定精力来做这件事情。原则上来讲,我们是需要找到在细分领域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这相当于企业加入的一个条件。”张贝克说。“交流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企业对人才在知识、技能和方法论方面的要求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和系统化的思维。”
校企联盟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智能制造自动化方面,其次会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认证,定义出一级、二级、三级等细节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校企专家相互磋商形成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