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逆回购长停引发三大猜测央行究竟在憋什么大招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8-11-29 17:56   作者:苏小糖   阅读量:7097   

11月26日,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至此,暂停逆回购的天数达到了22个交易日。与之前“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的不开展逆回购的理由相比,昨日的理由改为“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增加,可对冲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纷纷猜测,在逆回购“长停”的背后,央行在憋什么大招。

猜测一:央行长停逆回购是为对冲10月份进行的正回购操作。

央行11月13日发布的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实现净回笼现金1148亿元。有报道称,央行在10月份可能进行了正回购。另有机构认为,在央行10月份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中,两个科目也指向央行当月可能进行了正回购操作。央行连续22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也许就是未来对冲其4000亿元正回购。

笔者在11月23日撰写的《“逆回购焦虑” 该怎么化解?》一文中提出,消除“逆回购焦虑”的办法就是提高货币政策执行层面的透明度,或者给市场明确的预期。比如金融监管部门在每月的月初或月末对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布。不仅仅是数据的发布,还要有对数据的解读。

截至昨日,央行并未对上周就已出现的市场猜测10月份动用正回购一事予以置评。

笔者认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央行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对市场猜测的及时回应、对数据变动的详细解释也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必不可少的内容。

猜测二:央行逆回购长停可能是为降息降准埋伏笔。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市场有着明显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利率的分析上。有的机构认为,在融资难有所改善之后,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可能会放在融资贵上。所以,降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一部分机构则认为,解决融资贵问题不一定要靠降息来解决,提高利率市场化才是正途。况且1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提出,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金融机构新发放的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比一季度降低1%。

在降准方面,各家机构的预测基本一致,就是非常有必要。但在降准时机选择上略有分歧,有的机构认为会在12月份,有的则认为要到2019年才会实施。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多增额是2017年全年的2.3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上进一步加大。

11月15日,央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金融机构要深入领会政策意图,用好、用足正向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保持其商业可持续性。

笔者认为,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的上述精神才是市场应该好好领会的。据此分析,当前的重点仍是要做好前期激励政策的落实工作,至于新的激励措施需要选择更好的时机推出实施。

猜测三:央行提出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指的是什么。

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在同一份报告中,央行对今年以来的流动性状况进行总结后认为,央行投放的中长期流动性,与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准备金、现金投放、财政库款上升等因素抽离的中长期流动性,总量大体相当,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取向总体是中性的。

对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笔者认为,要从易纲提出的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进行分析,这三个领域是改革创新的重点。比如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等等。

最后,逆回购长停引发的这三个猜测,其实就是央行在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同步转型的具体表现。这就提醒各家机构,分析货币政策取向宜采用中长期视角,重点应关注市场利率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