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赠友人的牡丹花开正艳每天有上百市民去参观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4-10 15:36 作者:顾晓芸 阅读量:4902
据《劳动报》报道,此前落幕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上海引发“现象级”中国古代书法国画观赏热,近60万人次领略了这位明代杰出书画家的艺术成就。而在奉贤区南桥镇吴塘村,他490年前赠送给友人的古牡丹这两天花开正艳,每天都有上百的市民和书画爱好者慕名而来。
被誉为“江南第一牡丹”
从奉贤区大叶公路拐入牡丹园路,过向阳河桥,一堵白墙掩藏在绿树间。走进苑内,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在芍药、冬青、竹林等植物陪伴下,只见一株一米多高的牡丹枝叶繁茂,上面挂满了迎风绽放的粉色花朵。其花瓣飘逸,花色粉中带白,再配上金色的花蕊,恰如唐代周繇诗中所言,“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管理部门鉴定,这株牡丹的品种为粉妆楼,植于明万历年间。1999年时,有关部门确认其有470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目前所存最古老的牡丹,被誉为“江南第一牡丹”。
490年前董其昌所赠
奉贤地方志记载,这株牡丹系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赠予友人金学文的。董其昌(1555—1636)少年时就读于松江叶榭水月庵,与当时邬桥吴塘村的金学文为同窗好友。后董其昌升任礼部尚书,正值金家新居落成,临赴任前亲笔书写匾额“瑞旭堂”,连同两株“粉妆楼”一并赠与友人。寓意金家富贵吉祥,族裔兴旺发达。
400多年来,中外客商富豪多次以高价求购,金家不为所动,视这牡丹为传家宝精心看护,“粉妆楼”年年花谢花开,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人文景点。
如今,这株“粉妆楼”由金学文第22代孙金书林及妻子王秀琴代为养护。
王秀琴告诉记者,牡丹栽种的地方正是400年前金家老宅的中庭。当年董其昌所赠两株牡丹的另外一株,在祖辈兄弟分家时被移栽,没能存活下来。
金家老宅在上世纪90年代拆迁,金家人将牡丹和“瑞旭堂”匾额捐赠给了国家。奉贤当地政府就地修建了占地一亩多的“明代牡丹苑”,在古牡丹四周种植了数百株牡丹、芍药,并设置了牡丹亭等景观,传承这段佳话。
金家后人视为传家宝
尽管如今的家与老宅有些距离,但是到牡丹苑看看、清理杂草,成了金书林及其妻子王秀琴每天必做的事,365天雷打不动。
“自我嫁入金家大门,这株牡丹就一直陪着我到老,真的和它有感情了。”如今已经77岁的王秀琴守着古牡丹,精气神格外矍铄。在她的记忆里,这株牡丹除了20年前因台风被刮断三根枝丫外,没啥大病大灾。每年4月上旬开花,花期一周左右。“今年花开得特别好,一共有78朵,从来没有过。往年好的光景,也就在五六十朵左右。”
上海地区初春多雨,不利于牡丹开苞和生长,能存活400多年已属不易,但这株牡丹一年比一年更繁盛,有啥秘诀吗?王秀琴说,平时也不怎么施肥,就是每年两次给它“吃荤”。原来按照祖训,数百年来,每年腊月及次年开春,金家后人都要在牡丹根部附近挖一圈沟槽,埋两挂炖煮好的猪大肠进去,用荤食去滋养它。这个习惯从未间断。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牡丹,吴塘村将周边可能影响牡丹生长的高压线、缆线等全部移走,并设置了塑料遮雨棚,防止大风大雨将枝丫、花朵打烂。此外,途经的一条小路也取名为“牡丹园路”,方便市民一睹“江南第一牡丹”的风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