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英雄”牛玉琴:70年人生的变与不变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04-28 16:24 作者:顾晓芸 阅读量:5283
“治沙英雄”牛玉琴(记者 王甲铸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甲铸)4月中旬,陕北高原上春风微起,乍暖还寒。70岁的牛玉琴站在夕阳下,满脸笑容,和蔼慈祥。还是那件穿了多年的红色外套,还是那副矮小却挺拔的身姿。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农村妇女身上拥有众多闪亮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防沙治沙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联合国“拉奥博士奖”获得者……她的治沙事迹早在30年前就已成为榆林当地乃至全国治沙的一面旗帜,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当迎来古稀之年,牛玉琴把一切荣誉都早已看淡。面对记者,她云淡风轻,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概括自己这辈子。
人与沙的较量:把日子过好了
1966年,17岁的牛玉琴从定边县嫁到了靖边县金鸡沙村。这里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常年饱受风沙之苦,风卷黄沙,蔽日遮天,白天刮风需点灯,沙打窗户半夜醒。
在村里,丈夫张加旺是外来户,势单力薄。为了改善生存环境,也为了在村里争一口气,过上好日子,1985年,牛玉琴和丈夫变卖家产,与当地政府签订荒沙承包治理合同,在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三无”情况下开始了人与沙的较量。
第一年,他们筹集4500元,植树种草6600亩,却因沙尘暴全部失败。
第二年,全家卖掉了在当时还少有人盖得起的“一砖到顶”的房子背水一战,住进了离家7.5公里的沙窝里,人背驴驮,从十几里外挑水浇树,雇请民工30多人,连续奋战20余天……这一年,在承包的1万亩荒沙上,树终于活了。
上世纪80年代,牛玉琴一家在沙漠里种树,风餐露宿已成习惯。(记者王甲铸翻拍自牛玉琴治沙博物馆)
然而,人生中最痛的打击也在这段时间接踵而至。
1986年,丈夫张加旺被确诊为骨癌重症,3年多时间里进行了7次手术,还做了左腿截肢。但不幸,张加旺还是在1988年5月离开了人世。期间,牛玉琴患急性阑尾炎住进医院,患精神病的婆婆多次发病。无奈之下,牛玉琴生生抽掉了刀口缝合线,在手术仅仅5天后回到了乱成一团糟的家和承包的那片荒沙地。牛玉琴在“妇尽夫愿”纯朴思想的支撑下,选择了坚持,并且治沙的信念更加强烈。
多年以后,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纷至沓来的荣誉,牛玉琴这样解释当初的选择:“我治沙种树,不是奔着荣誉去的,最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把荒漠治绿了,把日子过好了。”
34年的坚持,牛玉琴治沙的面积已经从最初的1万亩,变为现在的11万亩;34年里,她总共筹资860多万元植树2800万棵,当年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了现在的“人造绿洲”,成为靖边县北部一道“绿色屏障”。
由“绿起来”到“富起来”
“把日子过好了”,牛玉琴并不只想着自己的小家。
牛玉琴和儿子张立强在承包的林地里查看新栽种的樟子松。(记者 王甲铸 摄)
牛玉琴说,让沙漠绿起来并不够,要让林子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收入,还要让村民富起来。为此,在锁住沙漠的同时,牛玉琴开始想办法引进新树种,开始种植经济林木。
1998年,牛玉琴创办了“绿源治沙有限公司”,走上了“林、农、牧”——“种植、养殖、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和设施农业,实现了“投入、产出、再生产”资金平衡和“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2008年春天,她又平整了300亩灌木林地建立起育苗基地,实现从“买树苗栽树”到“卖树苗挣钱”的转变,也实现了从治理生态环境向建设生态文明的转变。
如今,牛玉琴的治沙造林基地已是靖边县规划的“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在规划方案中,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将种植温棚瓜果蔬菜,圈养家禽,办餐饮业,做沙雕,让游客参观游览、避暑休闲、采摘果蔬,从而实现“农、林、牧、游”立体发展,让沙地由“绿起来”变为“富起来”。
70年人生的变与不变
“挣多少钱,干多大事,这些都不重要,家庭和睦(最重要),儿子儿媳们孝顺,一大家子现在有二十几口人,三个孙女,四个孙子呢。”站在院里,70岁的牛玉琴说自己心情舒畅,每天都过得很幸福,种花、养狗、养鸡、养鹅,还能自己挑水浇树。
夕阳西下,牛玉琴送别记者离开,突然又打开了话匣子,说起自己这一辈子三大变化,也有三件事一直都没有变。
“没念过书,不识字,加减还能算,乘除就算不来了,上榆林开会去,不会写名字,不知道哪个是男厕所,哪个是女厕所,那阵可闹了笑话了。”牛玉琴说,后来她自己学习认字,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演过,现在也能在手机上看新闻,这是她这辈子的第一大变化。说着话,她指着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上“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几个字说:“你们这个,我昨天在手机上就看见了,”稍作停顿,她又说:“我今年也70岁了。”
“以前不和干部打交道,没想到后来和那么多领导干部握过手、说过话。”牛玉琴这样总结自己的第二大变化。
在34年的治沙生涯里,牛玉琴先后获得近百项国际、国内及省、市级表彰奖励,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牛玉琴说,第三个变化就是以前最远就去过镇上,靖边县城也没去过,没想到后来去了榆林,去了西安,还去过了北京。“以前想都没想过,谁还敢想着去北京开会呢?”
而对于自己这一辈子都没变的三件事,牛玉琴的总结简单明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本分做事、教育儿女、勤俭持家,这是我一辈子都没有变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