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高校对接国家需求开设“硬核”专业考生该不该填报高校新专业?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6-21 08:31   作者:苏小糖   阅读量:4277   

近日,2019年上海市本科院校联合大型招生咨询会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逾1.5万名学子、家长与各校招生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咨询。桑正供图

高考已经结束,考分尚未出炉,眼下,填报志愿成了高三毕业生的头等大事。

今年,无论是各大高校陆续发布的本科招生简章呈现的“亮点”,还是招生咨询会上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大家目光的交汇点是高校全新开设的一批专业。

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型复合材料……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仅看这些新专业的名称,就无法不心动。

过去多年,不少考生及家长填报高校志愿的基本逻辑,都是首选办学积淀丰厚、具有相对优势的“王牌专业”;多数大学在招生时,也往往将此作为揽才的“招牌”。而今年,行情有所变化:不少高校对接国家需求,新开设了一批代表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硬核”专业,被业界专家认为是“不容错过的好专业”,值得推荐。

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来了

名校的风向标效应,在这个招生季又有所显现——今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新推出的专业,都在大打“智能”牌。

向来实行大类招生的复旦大学,今年新设了“工科试验班”,下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卓越班)”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班)”两个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都是全国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高校,今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沪上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今年也新设了智能科学与制造专业;东华大学新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创建两年后,今年也首次面向高三考生直接招生。

除了名校本身自带光环,知名高校推出的这批新专业大都经过精心酝酿,办学底子不俗。

仍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上海交大在推出这一新专业之前,已经在人工智能科研与产业发展领域有了深厚积累。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论是高精尖的医疗影像技术还是高科技复合材料的发展需求,学校此前都有相关专业对接。

同济大学在去年新增的10个本科专业中,已有多个专业与人工智能相关,包括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招办主任黄一如介绍,去年12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成立,学校同时启动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未来,该校将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新的发展动能,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是“风口”,承载着最新办学理念和实践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最近这两年,高校专业“上新”速度不断加快,而这直接和高校进一步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办学定位有关。

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直言,该校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中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国家意识”。2016年,复旦大学洞察到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便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7年,为更好服务、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又新增了“西班牙语”专业;2018年,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又增加了“大气科学”“能源化学”专业。

为吸引优秀生源,沪上高校今年打出的一手招生好牌中,一个热词就是“新工科”。随着新工科2.0计划的启动,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推陈出新。而一批新工科专业的开设,则凝结着各所高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面向未来的办学思考。

今年4月,教育部为全面加快大学本科的教育建设,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方案,具体包括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等六个计划。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在新工科方面,首批已经认定了612个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急需专业点近400个。

今年,华东理工大学新开设的“精细化工”专业、上海大学新推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推的“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无不是踏上了“新工科”的风口。

为了做强“新工科”,东华大学今年还专门升级了“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该校构建了“86221”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即学生必须修满拔尖课程的八个学分,和导师一对一完成六大部分个性化学习,并通过创新创意工坊和暑期复合材料夏令营两大基地的检验,才能获得学校原有专业和中国商飞公司颁发的两份证书,最终达到一个目标——培养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选择处于“价值洼地”的学科,未来将有更高回报

“新”字打头的专业固然令人心动,但考生和家长有时也难免疑惑:会不会因为专业名称“好听”,竞争太过激烈?

上海财经大学去年一口气新设了两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分为工学、理学两个方向,分别从属于该校的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及统计与管理学院。

“从去年的招生情况看,分数线在中等偏上,生源不错,比较符合学校预期。”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彭曦分析,从毕业生就业和市场的用人需求来看,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被一致看好。但在招生这个端口,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有的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可能对院校新开设的专业了解不充分,也有的是对新专业持观望态度。”彭曦介绍,去年该校迎来大数据专业首批本科生,一年下来,学生们的就读体验总体不错。今年,该校大数据专业(工学方向)的招生计划将扩容一倍,从去年的50个招生计划调整为今年的100个。

“所有的新和旧都不是绝对的,如果用新旧来划分专业,就跟用冷门和热门划分一样,都不是对大学专业的科学理解。”上海电机学院招生办主任张帆说,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现在的一些“新专业”也许尚无足够的办学经验积累,但可能恰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

今年,该校新设的“智能制造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根据临港建设智能制造中心的定位推出的。“因其‘新’,当前正处于‘价值洼地’,眼光独到的考生若敢于在当下投资,未来将得到更高回报。”张帆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