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打针价格是公立医院近24倍“网约护士”约不约?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07-08 18:30   作者:余梓阳   阅读量:5243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发布 六地试点服务 安全、价格问题引关注

“网约护士”上门 约不约费思量

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

同时,《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已有多款网约护士App上线,并推出多项护士上门服务,如打针输液、褥疮护理、鼻饲护理等。用户只需注册下单,上传医生处方,即可等待护士登门。

对消费者来说,网约护士减少了往返医院不便和排队候诊的时间。但好事如何办得更好?现在的网约护士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以打针为例,某网约护士平台的服务价格为每次239元,是公立医院同等项目价格的23.9倍,且不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另外,医疗安全也是公众担心的重点。对此,国家卫健委负责人曾表示,网约护士的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医疗服务的安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发现一

价格高 肌肉注射是公立医院的23.9倍

据了解,网约护士服务价格不菲。北青报记者在医护到家App上看到,输液服务价格为284元,肌肉注射价格为239元。此外,还有静脉采血254元、导尿329元、普通换药239元。上述价格比公立医院高出很多,以打针为例,公立医院肌肉注射价格为10元,这意味着网约护士服务价格是公立医院的23.9倍。

然而尽管价格昂贵,但上门服务的确为一些患者家庭提供了方便,因此购买用户较多。该平台上显示,热门服务项目是输液和打针,其中输液服务已经有4.5万人购买,打针服务已经有2.67万人购买。适用人群为“具备医生开具的处方、执行单,可带药回家,不方便去医院注射的患者”。

北青报记者发现,同样是上门输液、打针,另一家网约护士平台的服务价格就便宜了三成多。金牌护士App上显示,护士上门服务项目包括打针输液、体检、换药、褥疮护理、鼻饲处理等。上门输液包括扎针、看护、及时处理输液中的常见问题,价格为每次189元,是公立医院价格的18.9倍,且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按照平台的要求,输液患者需要提供正规医院开具的医嘱、处方。普通输液服务看护时间为20分钟;初级输液每次服务时长60分钟以内;高级输液每次服务时长120分钟。如超出时长,以每20分钟为一个单位累计加收40元服务费,超出15公里路程加收45元路费补贴。

发现二

无标准 网约护士服务价格不统一

据了解,从2017年年底开始,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手机App平台陆续上线。这些平台主要提供打针、输液、采血、换药、拆线、雾化治疗等各类基础护理服务,以及保胎针、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患者在手机上进行注册和身份认证后,选择所需服务,上传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病历等就医证明,即可下单预约护士。订单通过审核后才能接受上门服务。

目前各大网约护士平台尚无统一的定价标准,但主要包含护理服务费和交通费两部分。总体来看,护士上门服务的费用要比医院门诊高出不少,溢价幅度10倍到20倍不等。

发现三

存隐患 用药质量难以保证

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网约护士的服务模式与大医院、社区医院乃至诊所的方式有所区别。上门护士只提供相应的医疗技术,并不提供药品和相关耗材。

对此,北京三甲医院护理部专家指出,尽管患者方面需要提供医生处方等相应证明,但是对于护士来说,该药品的来源、药品质量乃至储存运输方式是否正确,都是未知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乃至医疗事故。而护士在医院服务时,医院有一整套软硬件系统作为保障。在脱离医院监督的情况下,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候,由于现场缺乏医生指导、没有急救器材等情况,护士也许无法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而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液还没输完护士就拎包离开了,如果随后发生了不适症状,患者该如何及时自救,都是待解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护士多点执业所存在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护士多点执业,执业地点是指固定的医疗服务点,而不是居民住所。这意味着,如果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发生医疗问题后,谁来承担责任将变得难以明确。

回应

护士不以个人身份提供服务

有关“网约护士”的价格问题,国家卫健委负责人曾表示,“网约护士”的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护士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提供服务。而《方案》也保留了市场调节价格这一机制。

此外,就医疗安全问题,2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对网约护士的护理服务范围,以及服务过程中如何保证医疗安全进行了回应。焦雅辉表示,在试点实施过程中,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服务,一定要由互联网企业与相应的医疗机构合作。

据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据了解,《方案》中明确,护士不以个人身份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而是与互联网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上门护理服务应划定服务项目和范围。这是保障“两个安全”的重要举措。

焦雅辉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是人口比较多、老龄化比较严重、“互联网+”管理和政策比较成熟的地方。希望通过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同时,她强调,“互联网+护理服务”只是一个补充,要真正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要扩大服务供给,包括推动医养结合等。

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方案》明确,试点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文/本报记者 赵新培 统筹/余美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