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临港新片区获50条特殊支持政策在落户、购房、就业、税收上有哪些“特殊”?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19-08-31 08:53   作者:文辉   阅读量:8002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到底该如何推进特殊经济区的规划建设?

8月3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临港50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临港50条”聚焦了管理权限、专业人才、财税金融、规划土地、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目标是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要素资源最集聚、体制功能最完善、市场主体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极。

“临港50条”尤其强调了在财税金融政策、吸引人才发展环境,以及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举措。特别是在财税政策方面,提出按照“地方财力留用、市区专项扶持”的原则,五年内临港新片区产生的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区。

与此同时,在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构建便捷交通网络体系,以及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更是细化了此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政策内容。

受访专家表示,现在提出“新片区产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区建设”的支持政策,意味着新片区将实现财税自主,结合建立的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不少于1000亿元的财政支持,成为未来临港的人才集聚、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有力的实际支持。

设立1000亿元专项发展资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发布的“临港50条”共涉及8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就共出台了20条举措,可见其对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方面,“临港50条”指出,要建立有利于产业和人才集聚的财税制度,按照“地方财力留用、市区专项扶持”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发挥市场主体建设新片区的作用,为新片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除了要求新片区产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区建设外,还要求整合市区两级的税收、土地出让收入、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市区两级专项资金,建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总计出资不少于1000亿元,统筹用于新片区内各类产业扶持、创新创业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在税收支持方面,此次出台的“临港50条”中还明确了《总体方案》的要求,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实行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设计和软件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享受“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支持政策内容中还包括了实行对在新片区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

事实上,按照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25%的基础来看,此次对新片区的税收制度和政策规定十分利好,以往15%的优惠税率仅在西部大开发等地区针对鼓励类企业进行实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门槛标准。而对比“临港50条”可以发现,只要是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可享受该税收优惠待遇,实质扩大了受惠企业的范围。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发布的“临港50条”中可能最大的亮点便是财政自主,按照当前上海在全国的税收贡献重要性来看,实质相当于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划出了一个税收“豁免区域”,留存的资金配合5年至少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新片区自身的建设上,将为临港新片区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来说,按照15%的优惠税率能够为新片区受惠企业提供发展支撑,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进行补贴,也对新片区吸引国际国内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级人才,以及集聚先进制造产业来说,可谓影响深远。”陈波告诉记者。

完善购房、住房保障政策

此次发布的“临港50条”中除了众多涉及打造产业发展和人才高地的内容外,还将推动产城融合,不断丰富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作为重要支持政策内容。特别是在加大对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以及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三个方面,共出台了16条内容举措。

其中记者注意到,“临港50条”提出要将新片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节点城市。包括加强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与长江北部和浙北地区的铁路通道建设,实现与长三角地区铁路运输快速通行。规划完善新片区内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能,以及加强新片区周边区域的高速公路建设等。

除了交通领域的提升外,在未来新片区的建设过程中,围绕产城融合推进人才集聚,“临港50条”中还明确了丰富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促进文化休闲等方面制定了多条细则内容,用以提升城市服务的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众多围绕推动产城融合、丰富新片区城市服务功能的支持政策细则中,围绕人才的住房保障措施成为市场关注度极高的内容。根据此前公开的信息,对符合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沪籍人才,放宽住房限购的举措,在这次公开的支持政策中,也有了明确的回应。

根据“临港50条”,提出了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调整商品住房选房购房制度、实施限价商品房政策、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扩大租赁住房配套建设渠道,以及给予规划土地政策支持等重要具体举措。

其中,在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方面,新政指出按照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金的年限,将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此外,还实施限价商品房政策、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等,都针对性很强地指向服务于新片区内的人才居住需求。尤其是在人才租房政策方面,“临港50条”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政策。

规定该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房使用,其中50%房源可由单位按门栋整体购买作为公租房中单位租赁房使用。公租房建成10年后还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临港新片区的定向微调住房限购政策并不意味着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其仅为服务自贸区新片区的发展所出台的区域性住房限购政策微调,目的是能够吸引相应的产业人才导入到新片区的发展建设中,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坚持“房住不炒”,以及建立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的区域性住房体系是临港新片区在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方面的必然。

“此次提出建设先租后售的公租房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探索,一方面能够减轻人才在当地购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现实观念中对租房居住存在的偏见,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租房市场服务于人才居住。”严跃进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