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专家带病为患者看诊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12-19 10:00 作者:山歌 阅读量:6912
“既然老爷子想做这件事,病人也认可他,不如就大大方方地看” 病号服外面套上白大褂
八旬老专家带病为患者看诊
老专家田辅友坐轮椅看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84岁的骨科康复科老专家田辅友拥有双重身份:穿上白大褂,他是病区最资深的专家;脱掉白大褂,他又是病区最年长的病人。从11月开始,因中风在病区接受康复训练的他,每天早上都会在病号服外套上白大褂,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之后自己再接受治疗。
老专家生病期间坚持看诊
竟巧遇半世纪前的老病号
17日上午8时许,又到医生查房时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病房,查房的“白大褂”队伍里,有一位年迈老人的身影。他坐在轮椅上,由年轻医生推行,但一到询问患者病情的时候,老人立马挺直了腰板,听得格外仔细,边看片子边给出自己的诊疗意见。
不少患者发现,在他的白大褂里,也穿着一身蓝色条纹的病号服。原来,他就是中南医院84岁的骨科康复科老专家田辅友。目前他也是该科的一名“老病号”,每天除了自己做康复训练,早上也会和年轻医生一起查房。
“田教授,您帮我看看吧,这腰疼老好不了。”当天,74岁的张奶奶躺在治疗室,见到田老来查房忙打招呼。她说,上周她在家端脸盆倒水时,不慎闪到了腰,当时就疼得受不了。在家观察了两天不见好,张奶奶住进医院按摩、理疗,治疗数日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未完全康复。
“我来看看。”在三位年轻医生的搀扶下,田老颤颤巍巍从轮椅上起身,一步一步挪到病床前。他笑着说:“别看我腿上没力气,手上可有劲得很。”仔细检查过后,他伸手往张奶奶腰部穴位上一点,张奶奶不禁“啊”地叫出声,“对对,就是这种电流感”。
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张奶奶就曾找田辅友看过病,“他的指上功夫非常了得,点穴瞬间一股电流直达足底,过后却感到浑身松快”。张奶奶说,自田辅友以后,她在其他医生那里再未寻觅到这种触电感。没想到此次重逢,田辅友竟是以病友的身份为她看诊。
一个月内接连三次中风
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
今年6月,田辅友腹痛难忍,经检查证实为胃癌,随即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术,只保留了1/4的胃。
长期卧床对老年人来说凶险异常。从7月12日到8月1日,田辅友住院期间接连三次中风。第三次中风后,老人右侧肢体瘫痪、失语,病情平稳后转入骨科康复科接受后续治疗。
骨科康复科主任田峻,是田辅友的儿子。他介绍,经过两个月的肢体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和语言训练,父亲恢复情况非常理想,但情绪却始终处于低谷。田峻说,父亲65岁退休后,仍在家坚持为病人看诊,此次病倒后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他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内心很失落。
为了帮助父亲振作起来,田峻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未能奏效。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父亲脸上又有了笑容,观察之下才发现了父亲的“秘密”——父亲私底下在悄悄地给“病友”看病。
一位50多岁的阿姨做家务时,刚直起身就动弹不得了,被送入康复科接受治疗。起初,田峻认为患者是闪了腰,治疗却收效甚微。老爷子为其检查后特地提醒儿子,“患者骶髂关节有问题”。田峻忙来到患者床前仔细一摸,患者骶髂关节果然有问题。找准了问题的“靶点”,这位阿姨的病很快就康复了。
“既然老爷子想做这件事,病人也认可他,不如就大大方方地看。”田峻说,在他的安排下,父亲每天上午在病号服外穿上白大褂,带队参与疑难患者的会诊。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发挥余热,一面给病人看病,一面将自己看诊的经验教给年轻医生,这两个愿望得到了满足,他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
手稿装满两个大箱子
希望年轻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田辅友一家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渊源颇深。
田峻介绍,父亲十几岁师承武术名师,擅长太极拳、通臂拳、易筋经等。1958年,他被推荐进入中医院校,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他将武术中的一些手法融入治疗中,比如“以指代针”,通过点穴将手上的力道层层透达,“深至骨头,远达脏腑”。针对中风瘫痪患者的肢体无力,他将武术中的“撑筋拉骨”方法运用至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牵伸,“这实际上和现代康复中的牵伸疗法不谋而合”。
1985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立骨科康复科,田辅友既是建科元老,又是第二任科主任。他很乐意将自己毕生所学教给年轻人,手稿装满了两个高三四十厘米的箱子。从退休直至79岁,他一直坚持为病人做治疗,多的时候一天要看二十多个病人。如今,儿子田峻已从父亲手中接棒前行,孙女也在学习中医。
“肘关节是个硬骨头,蛮力按摩很容易使患者受伤,要把毛巾或枕巾对折两下垫在下面,按压的时候患者要找到那种酸胀感。酸胀过后,要感觉舒服。把这些简单的按摩方法教给患者家属,在家里就可以经常做。”住院期间,田辅友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看诊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和病友家属。他坦言还有很多事想做,却感到力不从心。“能给病人看病是最幸福的事,希望年轻人能够珍惜当下,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勤于动脑,不断进步。”
文/记者武叶 通讯员李晗
图/记者苗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