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12-23 13:33 作者:顾晓芸 阅读量:4563
题:乡村振兴正当时——盘点2019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侯雪静、于文静
“生活曾经就像挑了一百斤的担子,如今肩上轻了七八成。”这是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农民周秀凤对人生境遇的切身感受。
2019年,上千万个“周秀凤”们告别了绝对贫困。这一年,还有养猪有盼头、农地改革有看头、产业升级有彩头等无数农村新事。
回首既往,脱贫攻坚战节节胜利成绩巨大,乡村振兴战略步步为营稳妥推进。展望未来,一曲美丽乡村的时代之歌,正在广阔田野间激昂响起。
攻坚进入“读秒”期:95%以上贫困人口年底将脱贫
“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亲人帮,日子就是这么熬。”忆及过去,周秀凤唏嘘不已。
父亲2002年患胃癌去世,母亲冠心病、高血压缠身,女儿9岁时得了慢性骨髓炎。病魔像住在了她家。生活压得她一度“喘不过气”。
周秀凤的不幸曾经在很多贫困山区是家常便饭。自然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医疗服务短缺……常年服药、缺乏劳动力,很多贫困地区的人的生活底色就是如此。
贫困如同眼前的大山,世代横亘似无法逾越。然而如今的周秀凤,跟人打起交道神态自若、表达清晰,透着满满的自信——精准扶贫移走了她生活中的那座大山。
周秀凤一家和金寨县中医院副院长周颖结了扶贫的对子。“一个月上门三五次,带着医生带着药”。在她看来,周院长带来的更是希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周秀凤,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从此有了稳定收入。
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场正在拼搏的硬仗。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日前透露,预计2019年我国减贫人口将超1000万,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摘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最后的“贫困堡垒”。
“深度贫困地区是主攻重点。”刘永富说,深度贫困地区有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有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
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目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
“除了发挥好制度优势,更要培养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的可持续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中央已确定对深度贫困地区继续落实的这“四不摘”政策,给贫困群众吃下了稳定脱贫的“定心丸”。
重要农产品稳得住、夯得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12月中旬,在海南省陵水县安马洋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育种家们正在水稻秧田里选育新品种。来自山东省农科院的薛芳研究员说,他们正在选育更具营养价值的品种以及适合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食用的品种。
“而在以前,就是一味追求产量。”她说,现在人们都吃得饱了,育种方向也随之“升级”了。
千家万户的“米袋子”,如今不仅数量上去了,品质也更好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3277亿斤,实现“十六连丰”,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纪录。同时,优质稻谷、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产高糖甘蔗等重要农产品的比重不断增长。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要义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战胜了东北局地内涝,华北黄淮夏旱,长江中下游局地夏秋连旱,超强台风“利奇马”等灾害,成功抗击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保持了大多数农产品的高产稳产势头。
“米袋子”“菜篮子”关系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由于天气、市场、疫病等多重因素,农产品供给“多多少少”、有丰有歉在所难免,今年这样的情况仍在一些地方出现。苹果、梨主产区去年春天因遭倒春寒减产较多,今年上半年带动许多水果价格走高,而下半年却跌破去年同期水平。
不过,最牵动人心的是猪肉价格。受非洲猪瘟和猪周期等因素影响,今年全国生猪产能下降多,猪肉市场供给紧张,消费者普遍感到“红烧肉吃不起了”。
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一场生猪稳产保供行动正在各地展开——国家出台17条硬措施,从加强防疫、养殖用地、金融保险、绿色通道等方面持续发力。
政策给力、行情看好,当下生猪生产已出现回暖,11月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止降回升。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说,由于进口增加、前期压栏大猪逐步上市等多重因素,猪肉供应将有所增加。同时,禽肉生产增加较多,牛羊肉生产形势好,肉类供应有保障。
“水果和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提醒人们,提高重要农产品产能的稳定性应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今后稳产保供要和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提升绿色、健康、有规模、有技术含量的产能。
改革蹄疾步稳增添乡村振兴新动能
北京市南五环外的大兴区瀛海镇,不久前有一宗集体建设用地的区级统筹地块顺利成交。一个共有产权住房小区将在此开工建设。这是北京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试点建设共有产权房的首个项目。
大兴区是全国33个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的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之一。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土地管理法。试点经验写入法律,改革将在全国铺开。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则从土地开始。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据测算有4200多万亩,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
浙江省常山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林地流转、林间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土地制度改革激活了生产要素,盘活了农村财产权,胡柚、山茶油、猴头菇“常山三宝”成为推动24万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新土地管理法把农村‘三块地’改革成功经验全部吸收,做出多项创新性规定。”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说,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取消了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限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
土地是农业之本,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承包地改革主要是实行“三权分置”和搞好30年的延包,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改革则将按照稳慎推进原则再选择一批县市深化改革试点,探索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保证宅基地农户的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既保障农民权益,又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正在各地推进的又一项“重头戏”。福建沙县三分之二劳动力在外经营小吃,导致大量田地抛荒、林地失管。这个县通过探索村集体同国有林场共享林地股权、共同经营村集体林场、共同开展资本化运作、共享林地收益的“四共一体”新模式,激活了山林资源。
像这样的一首首农村改革新曲正在各地谱写——
河南邓州市孟楼镇以集中流转、集中整理、集中再流转方式,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农开公司、经营主体的四方共赢;
云南省宜良县小哨社区把集体山林承包经营权向社会公开竞标,同一片山林的承包价格从原来每年数千元提高到每年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大幅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
寒冬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充满希望的2020年,全面小康到来之时,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一轮浩荡东风与山乡巨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