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前医生默哀悼念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0-02-18 10:17 作者:余梓阳 阅读量:7625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前 医生默哀悼念
医生:创口尽量小减少对遗体损伤 逝者相关信息不会泄露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很多医学院的学生入校的时候,都会接触到一个新词——大体老师,这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遗体捐献者用他们的躯体,让医生掌握和丰富对于人体和疾病的了解。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2月17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了尊重患者的隐私,尊重医学的伦理道德,这两位捐赠遗体者的姓名或许永远都不会被大众所知,但是他们对人类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月16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同济医学院刘良教授及工作人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对两名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离世的患者进行了遗体解剖手术。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生首次对离世患者进行病理解剖取样。而为了能够获得这两名“大体老师”家属的同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及其团队和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获得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没有家属的同意,这样的解剖手术是无法进行的。”郑军华说。
一天内完成两名患者解剖
手术之间只睡了两个多小时
2月16日晚,北青报记者联系了刚刚做完第二例新冠肺炎去世患者遗体解剖的同济医学院刘良教授。他表示,从15日晚上9点多接到手术通知到16日晚上手术结束,他只休息了两个多小时,但是17日上午依旧需要根据安排进行后续的相关工作。
刘良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主任,他从事病理研究三十多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曾呼吁尽快开展新冠肺炎死亡个体尸体解剖,并在2月15日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管理局的回应。
两名“大体老师”已被救治20多天
多次沟通家属同意解剖请求
刘良说,在进行尸检手术前,专门为患者进行了默哀。而这两台病理手术能够在他申请后立即实施,也得益于15日上午国家卫健委高效的紧急会议。“基本上是特事特办的模式,救人要紧,在紧急出台文件的同时,迅速给重点医院口头通知。”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这两名患者在去世前,一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接受救治,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是上海的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疗队是在农历大年三十从上海赶到武汉的。“我们接手的都是危重症患者,这两位去世的患者也都是我们刚刚到了这里的时候便开始救治的,已经20多天了。”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但是经过我们医生抢救,还是没能够挽回他们的生命,我们医护人员的心是和家属连在一起的,救治了这么久,还是去世了,我们内心也是非常难受的。”
郑军华表示:“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希望能够获得家属的同意,早日完成这样的遗体解剖,获取更进一步的数据资料。但是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来说,考虑到情感、观念等原因,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也是充分尊重和理解的。”
在和第一例去世患者家属沟通了两个多小时后,他们同意医生给逝去的亲人做病理手术,也在相关的同意书上签了字。
“大体老师”的相关信息不会泄露
感谢逝者和家属的贡献
郑军华2月17日告诉北青报记者,出于尊重逝者隐私的考虑,这两例进行尸检手术的“大体老师”的相关信息医生是不会泄露的,包括姓名、职业等等,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两人的年龄都在55岁以上。“他们所做的贡献,会让人们对这种新型疾病有更直观的了解。逝者和家属所做的一切,是对人类的贡献。”
进行病理手术的刘良教授也表示,作为一个新发的传染病,新冠肺炎特征性及系统性病理变化未知,严重制约了致病机制的解析及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而对新冠肺炎的逝者开展系统性尸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可以让人们系统深入地了解新冠肺炎的病理学改变,利于紧密联系新冠肺炎临床诊疗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为新冠肺炎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新冠肺炎死者的尸体解剖如果未能开展,当下的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多种问题难以科学的解释,比如为什么上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远低于下呼吸道,患者肺部‘磨玻璃样’病理学改变与其他的病毒性肺炎有何异同,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发生部位及病理学基础等等。”刘良说,“开展新冠肺炎感染死亡个体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各组织器官,有助于发现病毒感染后机体病变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等,如各期影像表现不同,各阶段的病理基础、感染的主要表现等。”
“我们也特别希望通过媒体,表达我们对捐献遗体进行新冠肺炎研究的逝者的感谢和哀悼。”郑军华说。
对话
希望病人都能痊愈 不再做这类手术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说:“我们医生的心其实和病人以及家属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希望自己手里的病人都能够好起来,这样的尸检手术我们希望一例都不会发生。但是为了认知这种疾病,我们或许还要做更多类似的手术进行分析,最感谢的还是这些患者的家属吧。”
北青报:这类尸检手术有什么意义?
郑军华:我们是1月24日来到武汉的,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是一种全新的疾病,以前是没有认知的。我们医生也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个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不做尸检病理手术,我们的认知是不够的。
通过这样的手术,我们可以进一步搞明白新型冠状病毒对其他器官的攻击能力如何,发病后对哪个组织、哪个器官、哪个细胞的损害更多。如果对致病机理不明确不了解,那我们治疗起来只能依据于治疗其他疾病的经验,比如用治疗“非典”、禽流感的经验来治疗新冠肺炎。
北青报:为什么会到现在才做此类病理手术?
郑军华:进行这类手术的需求,是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知而逐步形成的,并不是说所有的疾病发生都需要进行尸检病理手术,就像肺癌晚期、胃癌晚期这类疾病,医生已经对这类疾病非常了解了,而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却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因这种病死亡的人数较少、前期的影响不大,或许不觉得有进行解剖手术的必要,而现在这种疾病影响已经很大了,所以必须要进行解剖手术来搞明白它。
北青报:进行遗体的解剖手术需要哪些手续和条件?
郑军华:进行这类手术首先需要相关卫健部门的批准,要符合法律规范和程序,还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解剖手术团队以及符合条件的手术场所。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征得家属的同意确认。
每一名逝者的家属都会有自己的考虑,让家人来做这样的解剖手术,是很多家属一下子无法接受的。无论家属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会非常理解,如果家属能够同意,那无论对医生还是对现在所有等待救治的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我们医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尽快明确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搞明白这个疾病。
北青报:为逝者进行解剖手术会对遗体造成损伤吗?
郑军华:现在的手术技术都是非常先进的,医生也都是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来进行手术,医生也会非常尊重逝者,手术的创口尽量都比较小,而且在进行解剖手术后,也会对遗体进行修复处理,尽量减少对逝者的损伤。
但是因为现在是疫情的特殊时期,所有的新冠肺炎逝者都没办法像平时那样做追思会一类的悼念,遗体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火化。而这些进行解剖手术的逝者,也和其他逝者一样,家属最后也会取到逝去家人的骨灰。
本组文/本报记者 付垚 统筹/蒋朔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