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添足金融“助燃剂”让消费市场火起来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6-15 08:05   作者:杜玉梅   阅读量:5493   

金融在助力消费活力释放上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多地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支持。

布局“618”购物节、嵌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金融机构拓宽场景,支付让利促消费;消费贷利率低至4%以下、发力信用卡分期业务,金融机构“花式”引导消费潜力释放……

专家表示,通过加强金融、财政等政策协同配合,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金融促消费举措成为消费市场复苏“助燃剂”。

嵌入多场景 精准滴灌

作为全年消费高频场景之一,今年“618”期间,不仅各网购平台使出浑身解数,不少银行、金融机构纷纷“添柴加火”,推出限定信用卡、分期付款优惠、大额满减、积分加倍等多种活动助燃购物节。

大额满减方面,6月12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京东和美国运通联合推出一款以网购为主题的联名信用卡,可享京东“618”购物满3000元减618元、满300元减61.8元、满30元减6.18元,京东超市购物5折券等。

积分加倍也是常见方式之一。建设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618”加分计划,支付享信用卡积分加1倍至2倍不等。

金融机构助力消费的场景不止于“618”购物节,还嵌入消费者“衣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

“上周五,参加‘工行优惠季’活动,领到1张20元‘薪回馈’和1张10元‘专属好礼’支付优惠券。”在北京工作的马宏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周六她去济南参加“新青年”音乐节,买火车票、饮料时顺手就用掉了。“现在,我经常打开银行APP,看有没有优惠券。”马宏珍说。

专家表示,一方面,支付让利是金融促消费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消费市场的助燃剂;另一方面,与客户消费行为紧密结合,“精准滴灌”式金融服务就像一张“毛细血管网”,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便捷、优惠的购物消费新体验,持续为消费市场复苏添足“火力”。

创新产品服务 释放潜力

“我刚在民生银行办理了一笔消费贷,额度30万元,6月2日至6月28日期间提款可享受单笔年化3.48%的优惠利率。”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郭晓告诉记者。

“降低消费贷利率是金融机构促进消费的一种方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降低消费贷利率引导消费成本降低,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释放内需潜力。

秦雷则注意到,如今在电商购物,使用信用卡支付分期付款功能更方便了,甚至百元以内的小额消费也可以分期。“你看,到了支付环节,用信用卡支付,下面自动展示了‘不分期’和分3期、6期、12期支付的选项,各期利息一目了然。”秦雷说。

借着电商购物节掀起的消费热潮,近期不少银行发力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如,浦发银行推出“618嗨购淘宝”活动,浦发信用卡个人银联标持卡人在淘宝APP购买指定分期商品,有机会享受单笔分期订单实付金额满1000元减50元或单笔分期订单实付金额满300元减15元优惠。平安银行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推出信用卡分期利率2折起活动,年化利率低至3.65%。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随着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居民对消费信贷需求随之回暖,在鼓励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消费信贷利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的同时,也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

用好金融杠杆 撬动消费

金融在助力消费活力释放上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多地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支持。

中央层面,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提出,在“百城联动”汽车节活动中,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汽车信贷金融支持措施。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近日赴上海调研时表示,金融业要重点加强和改善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乡村振兴、投资和消费等领域的金融供给。

地方层面,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日前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打好湖南省“发展六仗”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大对不同场景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农村消费扩容升级。

贵州省商务厅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日前联合印发的《贵州省金融支持商品消费恢复扩大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挥金融“活水”优势,建立金融支持消费恢复扩大的长效机制,实现金融和消费“发展共谋、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目标。到2025年末,贵州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余额将达9500亿元,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表示,恢复和扩大内需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权益保护等方面多措并举,营造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的良好环境。

周茂华建议,通过加强金融、财政等政策协同配合,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等机构补短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