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新闻

智能座舱:近4600亿市场潜力仅次于安全配置汽车智能化第二关键因素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22-11-20 12:07   作者:夏冰   阅读量:5565   

在汽车智能技术革命的道路上,驾驶舱智能的水平仅次于安全配置。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正在发展成为下一个智能终端载体,其中智能驾驶舱是流量入口根据IHS调查的数据,在国内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中,驾驶舱的智能科技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关键因素,其重要性超过了动力,价格,能耗等因素

同时,中国用户对驾驶舱智能技术的重视程度超过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

初具规模的智能驾驶舱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01.什么是智能驾驶舱。

第三个生存空间是未来交通的入口。

汽车驾驶舱电子系统是由中央控制,全液晶仪表,HUD,驾驶舱娱乐系统,智能音响,车联网模块,流式后视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的一整套系统。

早期的驾驶舱只有机械表盘和简单的娱乐系统,包括车载收音机,磁带播放器等但伴随着液晶显示器作为汽车中控的引入和叠加GPS的普及,早期具有综合导航功能的电子驾驶舱开始加速发展

自此,汽车芯片,人机交互,汽车系统的软硬件技术水平不断迭代,汽车驾驶舱全面进入智能化阶段智能硬件不断扩展升级,液晶仪器开始取代机械仪器中控大屏,多屏逐渐成为标配,HUD普及,座舱娱乐系统不断丰富导航,游戏,生活等应用已经逐渐安装在车载系统上,并逐渐从物理按键转向全触控和语音交互

全球最大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直言: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已经从‘单一交通工具’逐渐转变为‘第三空间’,驾驶舱是实现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

目前,汽车驾驶舱已经从智能助理发展到人机共驾,智能驾驶舱时代正在来临。

02.为什么现在声音越来越大。

伴随着习惯培养的完成和叠加技术的普及,智能驾驶舱有了快速成长的基础。

首先,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大众对汽车的定位正逐步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演变下班开车回家后,在车上打个盹似乎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同时,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智能手机软硬件的创新进一步培养了消费者对大触摸屏,移动应用和人机交互的使用偏好消费者对生活周边智能化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也逐渐延伸到车载环境

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在的技术变革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最近几年来,汽车终端厂商加快了汽车的智能化配置,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为了打造差异化竞争,抢夺市场份额,进一步丰富了智能驾驶舱的软硬件配置,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认知进一步加强。

智能驾驶舱的升级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机载显示器数量和质量的升级数量上,从原来的中控屏幕,继续扩展到副驾的液晶显示屏,液晶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屏三屏,四屏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以HUD为例最近几年来,座舱芯片的性能不断提高得益于挡风玻璃重影问题的解决和AR技术的发展,HUD逐渐从传统的C—HUD发展到W—HUD和AR—HUD

在质变方面,显示技术从最初的LCD逐渐演变到有机发光二极管,miniLED以及未来的4K同时,多屏带来更丰富的人机交互功能,如中控屏与副驾屏的循环和信息共享,可视可控的车辆控制功能调节,数字联网功能等

日前,李最新发布的L9采用5屏互动模式,标配超大HUD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使用了三块15.7英寸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屏,进一步提升了车内的视听和娱乐体验

日前,业界首款以华为HI为标配的全栈智能车模Aouita 11正式发布拥有400tops的高计算能力和750V的高压充电能力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加快了智能驾驶舱的配置2021年3月,SAIC正式交付其首款基于全新MEB新能源平台的电动汽车产品ID.4X,中控尺寸为12英寸高配车型前方配备ARHUD,全系配备光学语言系统和智能车联系统高配车型在前方配备了L2驾驶辅助系统

3.智能驾驶舱的潜力有多大。

全球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能否成为重塑汽车产品差异化重要要素的智能驾驶舱,是所有参与者的重点投资方向。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底层软硬件产品,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虚拟机,中间件,算法等中游主要包括仪表,中控,HUD等部分,与上游软硬件集成到下游终端车辆段,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舱

同时,基础设施全程参与,为各个环节提供数据传输,运营,存储等服务。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图/亿欧智库

整体市场空间可能达到4600亿元,其中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根据IHSMarkit的预测,在供需双方的推动下,全球智能驾驶舱市场从2019年的34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6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4600亿元,2021—2030年CAGR为4.9%。

与此同时,国内搭载智能座舱技术的新车渗出速度比全世界都要快据IHS预测,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驾驶舱渗透率为48.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5%

在此背景下,预计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99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2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600亿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36%,成为全球主要的智能驾驶舱消费市场,2021—2030年CAGR将达到9.9%

在发展潜力巨大的背景下,产业链上的一批企业可能会迎来高速成长期。

4.产业链多环节努力。

或者将来会开花。

首先,在上游驾驶舱芯片方面,虽然国外厂商依然占据主导,但国内企业也开启了追赶模式。

目前,高通是智能驾驶舱的绝对领导者,超过1.5亿辆汽车使用高通的无线解决方案,市场份额高达80%包括阿尔派阿尔卑斯,博世,大陆集团,富士康,黑莓QNX等在内的20多家汽车产业链厂商将在2021年加速基于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驾驶舱平台的车辆量产

但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努力,中低算力座舱SOC处于突破阶段。

其中,以IVISoC和power芯片为主的捷发科技,截止2020年已被主流Tier1预装,累计出货量超过7000万套最新的SoC芯片AC8015也将于2021年量产

截至2020年底,全志科技的车规芯片产品在前装市场的出货量也已超过百万片,T系列芯片也被SAIC,一汽,长安等国内知名车企采用。

从2020年开始,瑞威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高性能,8nm先进工艺的RK3588芯片2021年上半年,该芯片完成了设计工作,并实现了流片未来有望在通过机载法规验证后,广泛应用于计算水平较高的智能驾驶舱

大功率座舱方面,华为在2021年4月发布了芯片麒麟990A3.5TOPS的AI计算能力支持5G网络,将率先搭载在北汽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文杰M5,北汽魔方等车型上

2021年12月,发动机科技发布首款7nm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这是国内首款突破10nm工艺的座舱SoC芯片并且CPU算力对比高通8155,拥有8TOPS的高AI算力其性能位列座舱SoC第一梯队,预计最快将于2022年底前在吉利实现量产

同时,国内供应商在机车,液晶仪表,HUD,驾驶舱应用软件等领域成熟,很多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亮点。

其中,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空调控制器,行车信息显示系统为主要产品的德赛四维是一家独立的驾驶舱电子龙头企业。

其APA,360°高清扫描系统和DMS已成功突破上汽通用,长城,SAIC乘用车,蔚来等客户IPU02集成了L3以下所有ADAS功能,即将量产

基于Nvidia Xavier的IPU03已经为小鹏P7实现了匹配,基于Orin的IPU04驱动域控制器将与Ideal进行战略合作公司属于国内智能驾驶舱的核心标的

主要产品为HUD,中控面板,液晶仪表盘的华阳集团是HUD独立供应商的龙头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华阳集团国内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39%增长到2021年的16.28%,仅次于日本电装,排名第二

目前,公司顺应软硬件分离的趋势,推出了AAOP平台1.0版本已在长城,奇瑞,江淮汽车应用,2.0平台市场推广正在进行中一核多域控制器平台落地,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科博达作为国内照明控制龙头企业,于2020年成立独立的智能光源业务中心,围绕智能驾驶舱的氛围照明,为第三生活空间智能驾驶舱构建先进的视觉系统。

到2021年,智能光源业务中心已获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德国大众等一批定点项目目前自行车价值在400元左右,天灯自行车未来价值在500元左右,豪华型的氛围灯自行车价值在1000元左右,上升空间较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