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用古人的智慧给自己一个清醒的定位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7-06-20 18:31 作者:谷小金 阅读量:5088
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简单的字面理解就是,估量自身的力量而去实行,观察并掌握时机而采取行动。
凡事要量力而行,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吃几碗饭,能肩挑多重的担,能干多大的事儿。
有个年轻人路过一片杏树林,看见了满树的大白杏后,很想买一点来吃。
这时,他看见杏树下面坐着一位老汉,身边放着几个铁皮桶,便问道:“老人家,杏多少钱一斤?”老汉说:“两毛钱一脚。”
年轻人诧异地问老汉,究竟是两毛钱还是两角钱。当年轻人弄清楚是交了两毛钱就允许向杏树踹一脚时,他惊喜地想,天下居然还有这样让人兴奋的买卖。
他给了老汉两毛钱,便拎起了一个桶走向杏林深处。
杏树大小不一,他瞄了半天,才选了一棵硕大无朋、枝头低垂的杏树,铆足了劲儿,背过身像马尥蹶子一样,猛踹杏树,脚腕子都快肿了,结果却是一颗杏都有落下来。
年轻人刚想再接着踹时,老汉对他说:“再交两毛!”
这时年轻人才明白了过来,于是选择了一棵细弱的小树,不轻不重地踹了一下,结果掉下的杏让他捡了半桶。
世界上有很多事,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当下实力的来做。
就像举重的人,如果选择的太轻,即便成功了也不会有成就感和成果,但如果选择的太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仅不会成功,还有可能伤及身体。
只有量力而行,才能步步为营,把事情做成、做好。只有相时而动,才能选择最佳的时机把事情做好。
时机选择的好,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就事倍功半。时机,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认真考虑和揣度的。
什么样的时机才是最佳时机?中庸之道给我们讲诉的就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度”。凡事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
“度”所指的就是时机。找对了最佳时机,无论你是在事业、生活和爱情里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很少的力气就办成了很大的事情。
就如同前面的年轻人一样,交两毛钱就允许向杏树踹一脚,从而得到的就全是自己,这就是对时机的把握。
选择一颗硕大无朋的杏树,等着收获果实时,却发现力量不足,从而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并且还一无所获。
当拥有再次选择权力时,年轻人选择量力而行,这样既抓住了时机,也得到了自己所付出的最大收获。
这就是在生活中我们抓住时机的两种情况:一是有时机,无量力,无收获;二是有时机,有量力,有收获。
量力而行的根本是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半斤还是八两,千万不要以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要清楚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量力而行的保证是处处服气,无论自己在任何一个方面再优秀也一定有更优秀的人在前面,不能不服气。
汉高祖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正是刘邦能战胜项羽的经验之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