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清河一文化馆逾4000件器具展示传统农耕文化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7-06-22 21:37 作者:白鸽 阅读量:5420
中新网邢台6月21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张子乾)“柳编斗笠、手拉风箱、木马车、石碾、犁、耙……在这个农耕文化馆里,陈列着4000多件传统农业生产器具。”河北省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馆长张朝玉说。
位于河北省清河县坝营镇孙庄村的农耕文化展览馆里,记者看到二百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分别设有耕耘馆、日用馆、纺织馆、运输馆、提水馆、作坊馆、粮食加工馆、工匠馆、饲养馆、民居馆、婚俗馆、丧俗馆等13个主题展馆。从最初耕地用的犁,称粮食的斗、升,各式各样的油灯等用具,到卖货郎的担子、摇铃,再到装备齐全的木制马车,婚嫁、丧葬器物等应有尽有。
记者发现,这些见证岁月的老物件儿大部分被细心地贴上了名称标签、来历、捐赠者等信息。还有的配上了该用具的谜语,很多还带着泥土。行走在每个展馆,仿佛穿越时光,让人顿生感慨。
2015年,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出资建立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展览馆的建立旨在继承和弘扬农耕社会所形成的敬天惜物、勤俭节约精神,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该馆全天免费开馆。
展品 张子乾 摄
“一听到哪里有稀罕物件儿,大家就赶紧过去收,无论多远。”展览馆常务副馆长李焕发说,综合馆停放着一辆“古代大车”,就是他们从山东信阳的旧物市场淘来的,从坐火车过去到拉回馆里,整整花了三四天时间。
据李焕发介绍,展览馆从最初的不到100件展品,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件离不开几位退休老人奔忙的身影,他们大都已古稀之年,却为了展示祖辈留下来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不遗余力地奔走着。
“创馆初期,附近乡村的老乡得知消息后,都纷纷将家里保存或闲置的老物件儿给我们送过来,另外还有一些是个人收藏的。”李焕发说。
“文化馆从2015年11月成立到现在,前来参观的人一直没断过。”张朝玉说,建立这样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就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让年轻人了解传统农耕文化,让他们知道粮食是咋来的、衣服是如何一针一线织成的。
当日,几名前来参观的儿童好奇地围着展馆内的老物件儿“研究”起来,“这机器是怎么织成布的?大马车的轮子怎么是木头做的?”孩子们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李焕发则耐心地向孩子们解答。(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