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活水涌入公募量化三季度逆势扩张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11-01 08:11 作者:杜玉梅 阅读量:8302
随着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今年以来备受市场热议的公募量化产品最新规模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公募量化的整体规模在三季度实现增长,多位知名公募量化基金经理在管规模显著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与私募量化相比,公募量化在交易成本、交易机制以及人才招聘等方面存在劣势,但在风控管理、金融研究等方面亦有自身竞争力,如果能利用这些优势开发长期稳健的策略,就会有更加稳健的业绩表现。
持续扩容
总体来看,公募量化的整体规模较二季度涨幅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量化的整体规模为2890.96亿元,其中指数增强类量化产品规模最大,为1715.38亿元。二季度末,公募量化的整体规模为2724.84亿元,这意味着,公募量化整体规模在三季度增长166.12亿元。
具体来看,在主动量化、指数增强、量化对冲三大类量化基金中,前两者贡献了主要增长,三季度规模分别增长143.74亿元、38.20亿元,而量化对冲基金则缩水约15亿元。
按产品来看,多只绩优量化基金在三季度吸金显著。与二季度末相比,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精选、华夏智胜先锋股票、国泰君安量化选股混合发起等产品在三季度规模均增长10亿元以上。其中,国金量化多因子的规模为121.99亿元,首次破百亿元。
多位知名量化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三季度备受资金青睐。例如,截至三季度末,万家基金基金经理乔亮在管规模突破200亿元,华夏基金基金经理孙蒙在管规模突破160亿元。
更适配当前行情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超过120只量化产品今年以来收益为正。其中,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渤海汇金量化成长混合、国金量化多因子等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均超过10%,招商量化精选股票、东方量化成长灵活配置混合等产品的收益超过5%,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基金。
“一般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收益高、之前持有体验好的产品。”中信保诚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提云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其实不管是指数增强、主动量化、还是量化对冲,如果长期表现较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投资者青睐,长期稳健业绩是最重要的。”
谈到今年的“量化热”现象,博道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杨梦表示,2022年初至今,市场热点分散,轮动较快。在这种环境下,持股分散的量化投资策略对行情的适配度更高。一方面,中小市值股票表现优于大市值,为量化策略提供了更大空间;另一方面,纪律化换手的量化策略能够更好适应轮动较快的市场环境。
针对规模扩大是否会影响量化产品超额收益的问题,提云涛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大家都采用相似或者相同策略,而策略的容量又有限,可能出现超额收益下降的情况。但如果策略市场容量足够大,或者采用的策略具有差异性,可能对超额收益的影响并不明显。最终还是要看具体的产品和所采用的策略。”
探索差异化优势
随着量化基金逐渐走红,各家基金公司的量化投研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
比如,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投资团队自主开发具有公司特色的量化机器学习模型。该团队人员表示:“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处理数据并优化算法,同时,机器学习通过非线性的方式挖掘因素与结果之间的潜在关系,高维度识别数据间的变化模式,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中非理性因素带来的投资机会。”
而作为定增经验丰富的“老兵”,财通基金则希望将“定增+”策略融入到量化投研中,充分发挥公司定增领域优势,构建“定增量化对冲组合策略”“定增量化多头组合策略”等量化策略。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朱海冬表示,秉承“锚定基本面的多因子+定增添翼的多策略”投资方法论,财通基金将定增和量化的优势有机结合,已运用在定增量化对冲、定增量化多头、指数增强等多类产品中。
而提云涛则希望将量化策略“删繁就简”,通过“主动+量化”的模式做出对标宽基的底仓型产品、红利产品等。在他看来,无论数据怎么变化,其中一定蕴含长期有效的、可被验证的金融逻辑,而处理数据的过程,也是找寻规律的过程。“量化可能只反映历史数据,但是如果它有长期经济金融逻辑支撑,大概率历史是会重演的。”提云涛表示,自己一直在寻找“统计规律”与“金融逻辑”的统一,力求做有逻辑的量化投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