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深圳大学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深圳制造业高端化离不开现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03-20 03:43 作者:谷小金 阅读量:6142
规上工业总产值4.85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1万亿元——2023年,深圳再次坐稳全国“工业第一城”,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冠”。
这其中,“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GDP比重提升至41.9%,已然成为支撑深圳工业的主力军。
深圳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单”,而是在“20+8”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将满2年之际,推出了2.0版《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细化调整了20个战新产业门类,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重点类”集群,明确将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同时,原则上每个产业集群控制在3-5个区布局、每个区重点发展3-5个产业集群。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认为,深圳全市的财力、人力、土地等资源有限,产业门类调整、强调各区差异化发展是为避免“撒芝麻盐”。各区抉择3-5个主导产业,判断的关键是辖区内是否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包括是否有龙头企业带动,是否有足够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3月14日,即《实施方案》发布当日,深圳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获原则通过。
一天两文,释放了深圳“20+8”产业集群培育的哪些新信号?龚晓峰表示,制造业高端化离不开服务业高端化,深圳正谋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未来可借力香港的高端服务业优势,加快推进与香港的产教对接、产研对接、产融对接、产需对接。
找准主导产业看“质”也看“量”
南方财经:新版“20+8”产业政策将20个战新产业分为四大类,分类的逻辑是什么?
龚晓峰:第一个逻辑是抓重点,全市的财力、人力、土地等资源有限,不能“撒芝麻盐”,而要集中力量主攻几个重点领域,重中之重是“战略重点类”,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要使这些集群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稳增长、调结构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个逻辑是时间。“战略重点类”是要尽快发挥支撑作用的,后三类则相对是中长期布局。
南方财经:对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提出,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如何理解“超常规力度”?
龚晓峰:“超常规”的第一个表现将是加大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的扶持力度。其中,财政资金更多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产业基金是撬动社会资本,起到“种子”作用。2022年的“20+8”产业政策已经提出“一集群、一基金”,来到2.0版,深圳将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战略重点类产业。
第二是加大市、区各部门协调推进力度。《实施方案》提到,在深圳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市、区两级统筹协调推进机制。这即是由市级汇集资源、区级抓好落实,保障土地、人才、投融资等核心要素,市区联动,让“尖子生”更拔尖。
南方财经:《实施方案》提出,原则上每个产业集群控制在3-5个区布局、每个区重点发展3-5个产业集群,这背后有何考量?各区应如何找准产业?
龚晓峰:1.0版“20+8”政策发布后,各个区布局的产业基本不低于10个,有些区还布局了一半以上,导致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非常分散,主管部门的精力也有限,抓不过来,最后这些产业可能一个都没“跑”出来。
各区找准产业集群定位,一是看“量”,看某一产业在区里有多少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有多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不是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态势。二是看“质”,看龙头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能不能进入全球前三?是不是全国第一?是不是全国唯一?
如果是,区里就要围绕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力度,最终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
同时,深圳市一级要起到指导作用,要绘制全市的产业图谱,让各区在图谱中看清自己处在哪一位置,相比其他区有多大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
制造业高端化离不开现代服务业配套
南方财经:《实施方案》发布同一日,深圳《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获原则通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对培育“20+8”产业集群有何助力?
龚晓峰:从统计口径看,目前的“20+8”产业集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只有少数属于服务业,如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等。而制造业高端化离不开服务业高端化,离不开金融、法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
例如,随着产业门类增多,细分的新业态、新产品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对检验检测、专利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深圳的服务业企业细化新需求、满足新供给,服务业人才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律师不能只懂法律条款,而要深入了解“20+8”各个产业的特征。
生活性服务业同样重要。培育“20+8”产业集群需要更多高端人才,要为人才提供咖啡馆、音乐厅等与工作相配套的休闲娱乐服务,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尤其是满足“Z世代”年轻人的需求。深圳从海外引进了许多高端人才,也要考虑到外籍人员的生活习惯和居住体验,给他们宾至如归的感觉。
南方财经:香港高端服务业发达,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如何向香港借力?
龚晓峰:香港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与国际经贸规则高度接轨,对于内地企业“走出去”将有很大助力。同时,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高校,还有英语优势,高端科技、服务业人才都非常充足。
对深圳来说,首先要解决深港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香港服务业企业和人才更多了解深圳的“20+8”产业。
同时,要推进深港之间“四个对接”:与香港高校开展产教对接,解决“20+8”企业的人才问题;产研对接,解决企业的高端技术问题;产融对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产需对接,打造更多应用场景,解决企业的市场问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