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VS汤圆,还傻傻分不清楚?听听专家怎么说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9-02-18 12:26 作者:笑笑 阅读量:4776
新华社天津2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热闹非凡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每每这个时候,元宵和汤圆总让很多人分不清楚。为何要吃这两种食物?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元宵和汤圆是正月十五必吃的应节食品,犹如腊月初八的腊八粥。那么,汤圆和元宵究竟有何区别?大致来说,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用包制方法制作的叫汤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用摇制方法制作的叫元宵。
据研究,最早的汤圆出自宋代的明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当地人用白糖、黑芝麻和猪油做成馅芯,再用水磨糯米面包制成2至3公分的圆形生品,开水下锅,煮熟后食用。由于下锅时先沉后浮,所以最初叫“浮元子”,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在古汉语里,“汤”是开水的意思,后来人们逐渐改叫汤团、汤圆。
罗澍伟表示,汤圆的原始形态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小吃“元(圆)子”,这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梦粱录》中称作“汤团”,《武林旧事》又将其称作“乳糖圆子”“澄沙团子”,说明这时的圆子已有了馅芯,所以宁波人在此基础上创新为煮而食之的馅芯汤圆,而不带馅芯的珍珠圆子至今仍流行于江浙一带。
说完了汤圆,再来说说元宵。罗澍伟介绍说,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及各类蜜饯果料等,食用时煮、蒸、炸、拔丝皆可。传为上元节期间,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点铺,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节令食品,首创了摇制法。明代刘若愚对此有详细记载:“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因系正月十五晚上食用,直接取名“元宵”。方法虽然粗犷,但构思巧妙,且适于批量生产。
清代以来,北方各地的元宵制作日益精细,北京的桂花什锦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都很有名。南方各地的汤圆,更是新品层出,如成都的赖汤圆、重庆的凌汤圆、上海的擂沙汤圆、苏州五色汤圆、广东的四式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可谓花样新奇,名目繁多。据说国外友人见状,因不知馅芯如何放入而叹其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在我国一些地方,冬至或过春节时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或称甜馅的为汤圆,咸馅的为元宵。
罗澍伟表示,不论是“包”出来的汤圆,还是“摇”出来的元宵,都是元宵节的一个吉俗,取意在于阖家团圆、和睦美好、和谐圆满,寄托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诸事圆满的心愿,以致被人们留传、沿袭、传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