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SPAC上市第一案,VC拿下百倍回报
来源:TechWeb 发布时间:2023-09-03 09:38 作者:叶子琪 阅读量:7678
8月31日,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发布公告,其将与国内知名钢铁数字化交易平台找钢网签署业务合并协议,找钢网计划以De-SPAC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上市)模式提交上市申请。
七八年前,找钢网在互联网圈子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是B2B电商赛道最火的公司之一。顾名思义,找钢网是做钢铁贸易的。
找钢网引用灼识咨询的数据称,按2022年在线钢铁交易吨量计,它是全球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在中国市场,找钢网2022年钢铁交易吨量达3530万吨,约占中国三方在线钢铁交易总吨量38%。
B2B电商概念火的的时候,中国有数百家创业公司同时在做钢铁电商,而经历了十余年的大浪淘沙,找钢网成为了那个最终剩下来的王者。
港股第一个SPAC
交易找钢网很早就在寻求登陆资本市场,从当年筹建的战略新兴版、新三板再到港交所,都曾是找钢网的目标。但找钢网的IPO之路颇不顺利,2018年申请港股IPO虽然已经通过了聆讯,但还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变化而主动放弃了。
兜兜转转之下,最终找钢网成了香港SPAC的首个吃螃蟹者。
SPAC 2020年、2021年在美股首先兴起,因为其灵活、快速,一度成为广大科技公司的首选上市方式。港交所在2022年引入SPAC,当年就有14家SPAC递表,其中有5家成功上市,王石、李宁、卫哲等大佬纷纷入局。
找钢网此次合并的对象Aquila由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AAC Management Holding Ltd发起,于2022年3月18日正式上市,是港股上市的首个SPAC公司。
国际市场方面,2022年以来美股SPAC已经从热潮的顶点衰落,高盛、花旗等华尔街投行纷纷暂停了发行新SPAC。香港SPAC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之后,很快也归于平静。2023年以来香港再无新的SPAC申报上市,已上市的SPAC也一直未能完成对标的资产的收购。
因此,此次找钢网通过De-SPAC申请上市,对于整个港股SPAC市场有着风向标的意义。SPAC在香港市场究竟能否玩得转,大家都在盯着找钢网的表现。
从找钢网的角度来看,借助SPAC上市的优点非常之明显。首先,一旦合并交易获得通过,找钢网就可以立刻完成上市,而无需再进行传统IPO过程当中的路演和询价。因此,找钢网这次IPO的确定性大大提高,不会像过去那样半途而废了。
另一方面,找钢网这次能获得的融资额也完全不输传统IPO。Aquila上市时已经募集了10亿港元的资金,本次合并交易还将进行6亿港元的PIPE融资,合计16亿港元的融资额已经可以排到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的第三位。
港股SPAC的上市流程要比美股SPAC更加严格。按规定,合并交易不仅要向普通IPO一样通过审核,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第三方合格投资者参与,以佐证估值的合理性。
PIPE融资投资人扮演的角色类似传统IPO中的基石投资人,此次找钢网的投资人相当强大,有全球顶尖大宗商品贸易商托克香港,以及徐州臻心、渝隆集团、东方资产管理、四川璞信、宁海真为、许昌产业投资、上海昊远、Gold Wings Holdings Limited及郑州诚信等知名财务投资人、大型国有投资人。
又一个百倍回报项目诞生
在2012年前后兴起的众多B2B电商平台中,找钢网可能是最成功的之一,也是第一个火起来的,创业十多年来备受VC追捧。
招股书显示,找钢网上市前一共进行了A-F六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真格基金、险峰华兴、经纬中国、红杉资本、IDG等头部美元基金都位列股东名单。
2012年6月,找钢网完成A轮融资,真格基金和险峰华兴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投后估值3000万元人民币。2013年3月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规模为643万美元,投后估值6000万美元,一年不到涨了十多倍。
2013年12月C轮融资,雄牛资本和红杉资本领投,融资额3480万美元,投后估值2亿美元,又涨了两倍多。
2015年1月D轮融资,IDG、华晟资本联合领投,融资额8475万美元,投后估值进一步增长至7.1亿美元。
2018年5月,找钢网先是完成了11亿元人民币的E轮融资,投后估值61亿人民币;紧接着,又完成了4.3亿元的F轮融资,投后估值达79.3亿元人民币,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
经过多轮融资稀释,目前找钢网创始人王东仅持有公司13%的股份。在众投资者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是险峰长青,两只基金一共持有9%的股份。其次是经纬中国,两只基金共持有9.52%的股份。另外首轮投资者真格基金也仍持有4.45%的股份。
按此次找钢网与Aquila合并协议,其估值约100亿港币。这意味着A轮投资的回报可超过200倍!
10年创业 B2B电商的开拓者
从找钢网的融资历史可以明显看出,2015年是找钢网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背后其实也反应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这十年来的跌宕起伏。
找钢网成立于2012年,那时正处互联网创业黄金时代,2C电商已经有阿里和京东两大巨头,投资人、创业者都试图在2B领域复制下一个阿里、京东。找钢网创始人王东创业前并非互联网人。王东1999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电气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河南教育学院工作,负责建设学院网站及远程教学课程。王东在高校工作了近十年时间。直到2008年,他看到互联网逐渐渗透进了传统行业,同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辞去了在高校的工作,加入了中钢网任总裁,就此进入了钢铁电商行业。
2012年初,王东拿到了来自真格基金和险峰华兴的1000万元投资,正式创办了找钢网。找钢网一开始的模式是简单的信息撮合,2013年3月又上线了自营业务。
成立之后,找钢网的交易量增长非常快。2013年,找钢网实现钢材交易量431万吨,交易额153亿元;2014年,交易量2000万吨,交易额达688亿元,年营业收入达80亿元;2015年,交易量3200万吨,其中仅自营交易量就达到850万吨,年营业收入180多亿元。一时之间,找钢网被视为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甚至带火了一波“找XX网”的创业概念。
作为B2B电商的先驱,面对当时小而散、鱼龙混杂的传统钢贸市场,找钢网在创业之初短暂尝试信息撮合模式后,很快把重点放在了自营上。王东曾表示,相比于淘宝,找钢网的思路更接近京东。在他看来,淘宝的模式是流量变现,也就是卖广告,而京东则无限缩短了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距离,让物流次数无限接近于2。跟京东类似,找钢网的模式相当重,拥有自建的仓储、物流体系,还推出了“白条”产品,向小微客户提供短期贷款。
但是,这个模式也遭遇了与京东类似的盈利难题,再加上钢材利润率低、价格波动大,这个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另外,传统的钢贸商也认为找钢网的自营业务是抢他们的生意,因此颇为抵触。
面对困境,找钢网不得不进行所谓“平台化”转型,也就是从“京东模式”转向“淘宝模式”,降低自营业务的权重。到2019年,找钢网宣布彻底放弃自营业务,全面拥抱第三方卖家,自此成为了一家纯粹的电商平台型公司。
平台化转型虽然使得找钢网的营收大幅缩水,但也成功让平台交易规模重拾增长。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2018年至2022年,找钢网数字化平台的三方钢铁交易吨数由810万吨增至3,62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45.4%。同期,平台交易额由349亿元增至1,6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6.8%。
毛利率持续提升 现金流已转正
随着平台化转型的推进,找钢网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改善中。
首先是随着GMV的增长,交易佣金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显着提高,从而推高了毛利。2020年-2022年,找钢网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5.4%、25.5%、25.4%,2023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32.3%。
另外,找钢的经调整经营现金流已经转正,2020年-2023年分别为3700万元、2.3亿元、4.8亿元。
找钢网将平台化型之后的新模式称之为B2B电商3.0版,即所谓的智能模式,以区别于过去的交易模式和服务撮合模式。找钢网称这一商业模式“规模越大、协同效应越强、人效越高、现金流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