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额度小幅扩容,限购产品补“库存”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06-04 06:38 作者:竹隐 阅读量:776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 新一轮QDII投资额度获批,限购产品迎来“及时雨”。
5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5月底,累计批准额度近1678亿美元,其中证券类为921.7亿美元,相比于4月末的1655.19亿美元和905.5亿美元,均有所增加。而具体到证券类额度方面,32家基金公司的额度在5月份有新变化,比如博时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额度都有小幅增加。由于境外市场这几年的赚钱效应较强,投资人布局意愿增强,QDII额度扩容,可解投资人之渴。
证券类QDII额度增加最多
5月最后一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5月底,累计批准额度近1678亿美元,相比于4月底的1655.19亿美元小幅增长。
从金融机构的分类来看,银行类机构共有41家,累计获批额度为275.8亿美元;证券类机构共有77家,累计获批额度为921.7亿美元;保险类机构共有49家,累计获批额度为390.23亿美元;信托类机构共有25家,累计获批额度为90.16亿美元。
相比4月末的额度, 银行类机构新获批5.5亿美元,证券类机构新获批16.2亿美元,保险公司新批1亿美元,信托机构则暂没有新额度获批。
具体到单个机构来看,5月9日,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招商银行(招银理财)、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光大理财)、星展银行、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分别新获批了0.5亿美元的额度。累计获批额度分别为31.4亿美元、47.8亿美元、24.7亿美元、3亿美元、28.5亿美元、2.5亿美元、11.25亿美元、1.7亿美元、1.4亿美元。此外,汇华理财和法巴理财第一次获批QDII额度,各家均为0.5亿美元。
证券类机构是这波QDII额度扩容的“大赢家”,合计达到了16.2亿美元。 有32家基金公司获批新的QDII额度,其中易方达、华夏、广发、嘉实、银华、工银瑞信、华安等21家基金公司各新增了0.5亿美元额度,南方基金新增0.4亿美元额度,建信、浦银安盛、申万菱信、永赢等4家基金公司新增0.2亿美元额度,招商、国投瑞银等6家公募新增了0.1亿美元额度。 西部利得基金也是第一次获批QDII额度,为0.5亿美元。
保险类机构中, 仅有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国华人寿保险两家各新增了0.5亿美元的QDII额度。
整体来看,虽然本次QDII额度的增加属于“普降甘霖”,但是增加规模都不大。
超一半QDII处于限购状态
境外市场近两年的赚钱效应明显,QDII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纳入统计的近200只QDII基金今年的平均涨幅为4.3%,8只基金的涨幅超过20%。
这也让QDII基金变得“一基难求”,超过5成QDII都被限购或大额限购。如,5月31日,宏利印度股票QDII公告,将从6月3日起暂停大额申购,申购上限为2000元。该基金成立以来份额稳步攀升,从2019年6月末的1600万份一路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14亿份;同日,富国亚洲收益债券也公告单日限购上限由20万元调降至1万元。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联接5月30日公告称,决定自2024年5月30日起,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累计的申请金额在本基金人民币份额中任意一类基金份额上应小于或等于500元,美元份额应小于或等于50美元。
5月20日,汇添富基金曾公告称,自2024年05月21日起,汇添富美元债债券人民币调整大额申购、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制金额,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申购、定期定额投资的金额不应超过50000元,汇添富美元债债券美元现汇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申购、定期定额投资的金额不应超过7000美元。
5月7日,国泰基金旗下标普500ETF、国泰标普500ETF发起联接暂停申购等业务。同日,长信全球债券宣布,暂停人民币份额100万元以上、美元份额15万美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在此之前,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南方原油(QDII—FOF—LOF)、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QDII—LOF)、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QDII—LOF)等海外基金也先后公告限购。
对于QDII基金而言,限购主要原因是外汇额度的限制,一旦资金涌入,额度逼近上限,基金公司就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告诉记者,QDII限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短期大额资金涌入会造成基金规模增速过快,不仅直接摊薄原持有人的收益,还会导致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与规模不匹配,策略有效性降低影响业绩表现;二是产品申购火爆导致基金管理人外汇额度紧张。因此,基金管理人实施大额限购,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利于保障基金平稳运行,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QDII额度告急还体现在ETF的高溢价上,今年年初由于美股和日股迭创新高,挂钩这两个市场的QDII-ETF,一度溢价超过40%,基金公司多次发布风险提示,甚至临时停牌。
截至6月3日,仍有86只QDII溢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港股近期回暖,挂钩香港市场的QDII也出现了溢价,如香港消费EETF、香港50科技ETF、港股通医药ETF等。
姚旭升认为虽然近几年QDII基金整体表现强势,但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市场都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特别是ETF的高溢价无法长期持续,这种流动性溢价风险并不可控。投资者对高溢价QDII产品应持谨慎态度,高溢价投资可能会出现溢价回落和基础资产下跌导致的双重风险,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尽量规避高溢价品种,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